機場真是一個國家的大門。
早前從伊朗飛往格魯吉亞,中間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庫機場轉機(要等五小時)。本來以為一個高加索小國的機場沒甚特別,誰知道機場設計頗有特色,將許多「木」的元素放進設計裡;而機場本身也設施完備,令人驚喜,也叫我對這個國家有了一個很不錯的第一印像。
從來再從格魯吉亞到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,得到的經驗卻是另一個極端。下機之後要入境時,整個入境關卡全堆滿了人,本國人和外國人沒有分開處理,甚至幾乎沒有隊可排,大家堆在一起,十分混亂。由於缺乏妥善安排,當中還有許多人在鬼鬼崇崇地插隊,也有人看不過眼開聲指責插隊的人;如此混亂的情況,在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堂,甚是罕見,卻發生在這個泱泱大國的機場入境大堂內。再加上工作仔細(緩慢)的入境關員,我足足擠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才成功入境,如此糟糕的體驗,幾乎把我對俄羅斯的期待一掃而清。
在我看來,一個好的機場不必要金碧輝煌,但乾淨、企理是必需,而從細節則可以看到一個機場是否貼心、是否以人為本。至於讓人可以有秩序地快速過境,無論對趕著上飛機的離境旅客,還是拖著疲累身驅下飛機的入境旅客而言,更是非常重要;若不能做到這點,這個機場實在難稱得上是好機場。
這些年飛得比較多,去過的機場也分佈廣泛,像今年,就去過歐洲和亞洲大大小小近二十個機場,發展中和已發展國家都有,不時要在機場等候轉機,一等就是好幾小時;一個機場做得好不好,在細節上感受最深。
轉機旅客最需要甚麼?電源、無線網絡、和舒適的等候地方;最好還有食肆和不同的商店,可以讓人打發時間。有些設施是跟機場大小有關的,大機場當然能提供更多的選擇,像曼谷機場或杜拜機場,日常轉機者眾,候機區域也相當大,店舖繁多(曼谷機場連按摩店都有)、設施齊全,在此消磨時間不難。香港機場也算大,措施亦多,剛剛還增設了免費的淋浴設施,對於一些要長途停留的轉機旅客,是相當有用的配套。
但在一些小節上,才見到機場是否「旅客友善」。如無線網絡,早幾年還有不少地方的機場要人付錢才能用,如今免費無線上網已是基本;但有些機場還是要人輸入電話號碼、又要收短訊才能上網,卻是又麻煩又顯得小家子了。
又如充電,有些機場的候機室,會把電源插座集中在一處,要充電就要站在那個位置等候,十分不便。更甚的,是整個候機室都找不到電源,又或是只有一兩個藏在不起眼處,在今天這個人人都帶著電話電腦上飛機的時代,實在有點匪夷所思。現在比較多機場會把插頭分佈在坐位處,讓人可以一邊座一邊充電,再加上比較舒適的座倚,讓人可以或躺或坐,這樣才比較符合旅人的需要。